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

講道稿中文翻譯(全文)

#2016-0717A

聖靈降臨後第九主日
福音經課:The Gospel of Luke, 10:38-42

主題  (Topic):Martha and Mary; my work as MSE

時間 Time:Sunday, July 17, 2016
地點 / Place:St. James' Church, in Taichung City, Taiwan
講道者 Preacher:The Rev. Nicky Chater
中文翻譯 / Interpreter:Jerry Liang

Following is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Sermon / 中文翻譯如下(文末附有中、英文影音檔之聯結,可供參考

很高興跟大家相聚在一起,也感謝你們邀請我來這裡講道。也許你們有人知道,兩年前,我女兒Harriet和她的父親來過台灣。從那時起,他們倆就常告訴家人以及朋友,說:台灣人真是熱情,他們確實感受到,台灣朋友對於他們的熱情招待!我們為此深表謝意

當我們計劃來台旅遊的時候,Catherine建議我,針對我身為醫師以及聖公宗牧師的工作,我可以跟大家做個分享;可能的話,也拿我的工作心得,來跟今天路加福音書中「馬大與馬利亞」的故事,做一個連結。

就如同住在台灣的你們,對於來賓總是熱情款待,當初耶穌所住的地方,也相當重視接待賓客。從福音書當中,我們可以看到好多個「耶穌作客、與人同席用餐」的故事。同樣是在路加福音 (Luke 7:44-50),我們還看到這樣一則記載 ,說:在某個紛擾的場合,耶穌引人注意,指出了招待他的當地宗教領袖西門,粗俗無禮、招待不週;反而是有一位名聲狼藉的婦女,當耶穌來訪時,給予更多的照顧,與西門形成強烈對比。有時候,耶穌會用一些跟平常不一樣,也就是「不符合」既有社會規範宗教禮儀的方式,來引起人們注意,讓人覺得驚訝。今天我們所聽到的「馬大和馬利亞」的故事,就是這樣一個類似的情況。我心裡想,或許,正因為這故事的情節特殊,令人驚訝,故事才會被記錄下來吧!

這天,馬大的工作是「做東」;她非常賣力地,要扮演好「東家」(主人)的角色。

我們知道,熱情招待賓客,就像你們歡迎我們、接待我們,其實是煞費苦心的事,除了用心規畫,還得花許多時間和心力來執行!

主人家熱情招待,當客人的,當然會感受到關懷照顧;但這其中投入了多少心力(東家付出有多少),賓客卻未必能夠清楚明白。只見吃的、喝的,一樣樣,順暢地提供出來,賓客享用之餘,心滿意足。而這當中有多少「準備工作」要做啊!尤其身為婦女的,常是幕後功臣,辛苦承擔了許多工作。今天的要角之一馬大,顯然就是依照慣例,辛苦工作的人。她一個人忙著料理食物,而她的妹妹馬利亞卻坐在賓客之間,聽著耶穌講話。這當然是不公平,也不符合社會的常態(常軌)的。終於,馬大受不了,提起了勇氣,向耶穌申訴(抱怨)一番,說妹妹也當盡其本分,來廚房幫忙。

而耶穌的回答,顯然出乎馬大的預料;這段(耶穌回應的)經文,讀起來確實有那麼一點唐突,甚至有點尖銳(≠尖酸)。不過,耶穌的話語是什麼意思呢?通常我們會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提醒:「你我在百忙之中,也應該抽出時間,來靜靜地與耶穌相聚(在一起),那怕手邊要忙的也都是正事、好事。」這提醒是對的,不過,是不是這個故事還有其他的涵意呢?

我不認為耶穌說的是「熱情待客不重要」。相反的,接待賓客很重要;雖然重要,但是還有更為可貴極其特殊的事情,就如同馬利亞所做的,主耶穌並不制止,反而嘉許。馬利亞當時所做的,跟她先前所學所體驗的大概格格不入;搞不好,還令其他在場的賓客都覺得尷尬呢!

所以我說,從這個故事,我們或許可進一步思索,學到一些什麼。請問,我們能否很自在地認清楚、並且回應來自上帝的特殊安排呢?特別是當那些「安排」(所安排的情境機會)與社會的常態或一般的認知有落差相牴觸)的時候,我們能自在地回應嗎?當然,我們要仔細分辨,也要有開放的心;也許有些時候,我們會有所誤判,把事情給搞砸了,但是,那總比墨守成規,始終不敢(或不知)變通,還來得好。

在我的醫療工作上,我的專業是神經復健科。有些病人腦部受傷;有些生來就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;還有一些,患有「進行性神經損傷」,意思是說,病情會越來越嚴重。我在這個領域 服務了20多年,大約在12年前,我開始感到有神的呼召決志接受培訓,成為一位牧師;但要把牧師的角色與醫師的角色相結合,用在我的醫療工作中。這一點,跟我原先對於牧師職分的理解,很不相同;也跟醫師本業的某些理念,或專業訓練,有所牴觸。近年來,英國就有一些護士和醫師,因為「誤用/濫用」醫師職分,對病人談論基督信仰,而受到懲處!

多年前我有所感動,願意受栽培成為一名牧師,目的在於醫療工作,當我跟病人談話,如果有屬靈的課題(或問題)出現在交談當中,那麼,我就可能提供一些他們可以理解、也願意回應的東西。

我跟一般教會的牧師,工作方式不同;我不談聖職人員按立(封立)的事,通常也不會討論宗教信仰,除非我的患者(顧客)明顯想要談論。這樣做,是為了顧及「不要誤用濫用醫師職分,以影響或侵犯病患的信仰」這一條規定。我不勉強傳福音、或替人施洗;我得尊重所有人的見解(觀點),包括相信其他宗教,以及沒有任何信仰的人!

我拿這樣的觀點,去請教教會的領袖,也請教我的工作主管;起初我並不清楚他們會如何「帶領」我,沒想到,我的老闆,連同教會的領袖,都很支持我的看法。於是,我開始一年左右的part-time「在職培訓」;接著,我的老闆還特准我「留職停薪一年」去念神學院(那是牧師培訓的一部分),念完了書,再回來繼續上班。

就這樣,我現在同時扮演著多重身份:「為人妻、為人母、當醫師、做牧師」。有時候覺得很難兼顧各種不同的角色;有時候,也感覺我有點像馬大,忙著處理許許多事情,卻不免也(像馬大一樣)訴苦嘮叨一下,抱怨人、事、物的「不公平」。

很重要的,我一來需要教會的代禱支持二來我本身也必須花時間祈禱。卻常常因為醫院的工作,或教會的事工,讓我忙得不可開交,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陪家人,或者休息

現在我還在學習:學習善用時間祈禱,學習反省醫師兼任牧師」的可能意義。這「醫師兼牧師」的角色,沒有多少牧者(神職人員)能夠深入瞭解;有時候,連我自己都了疑問:「我究竟能當一個稱職的牧師嗎?」尤其當我把自己的工作拿來跟其他牧師做比較的時候,這疑問就變了!

我都做些什麼呢?我平常穿的,是一般的工作服,不是牧師服(牧師服上通常配帶「硬白領」)。上班日,我盡量不忘祈禱。如果早到、時間還夠的話,我會利用手機電腦APP應用軟體,把當天的日課(晨禱/午禱)默念一遍;並把診間當天的活動,藉由祈禱交託給上帝。與患者約談的時候,我偶而也會暗自禱告,求主幫助,賜下指引。

我的牧師身份,在上班的時候,多半派不上用場;我甚至會忘了自己是牧師。不過,情況有時一轉變,我就必須盡我所能,做一個好牧者了。例如有一次,有位物理治療的同仁突然間過世,我就應員工病人的要求,為他主辦了一場追思禮拜。我與經營者院牧團隊密切聯繫,藉以支持、支援全體員工的需求。

在不同的時間裡,會有好奇的同仁問我各式各樣,關於信仰宗教活動的問題。他們覺得問我很方便;因為他們認識我,他們會問一些「不好意思」去問教會牧師(堂牧)的問題。好比說,關於婚姻、關於祝福的真義、關於洗禮、關於死亡、還有死後「來生」的課題,都曾經談論過;真的是無所不談

由於工作的緣故,我必須四處走動,有時到病人家裡,有時到日托中心,有時到醫院。有一次,我在預約診療之後,就在病人的家,與他們全家人共享聖餐;然後,他的家人告訴我,他們已經好幾年沒上教堂了,而更久的時間,他們不曾聚在一起禱告。

曾經有人要我為一個病故的人主持喪禮,我與大家(包括一位傷心欲絕的,天主教背景的老太太)一同祈禱。祈禱後,我看到那位老太太心情回復平靜,就像一個小小孩那樣,依偎在眾人所愛的某個人身上。我心裡想,那熟悉的禱詞, 必然已深深觸動、並且安慰了她的心靈。後來,她告訴她的家人,說:有一位醫師來過,給了她治療,還跟她一同祈禱。許多人認為,那位老太太一定是出現「幻覺」了!

我盡量做到,我是回應來自於聖靈的「碰觸/提點」;我在服務病人,而不是服務我自己。有時候,我會問我的病人:「靈性對你而言重要嗎?信仰對於管理你的生活處理你所關注的事物,有沒有幫助呢?」如果他們回答說:No,那麼,我就不再繼續這個話題;如果他們說:Yes,那麼我就會問他們,是否已經從信仰靈性,得到所需要的一切支持。說真的,一個人若患有逐漸惡化,或可能致命的疾病,他的信心勢必受到極大的挑戰,要叫他從「孤立」的情境中走出來,其實很難。有時我會對人表白,說:「我有祈禱的習慣;假如我把你(或你所愛的)放入我的祈禱中,你說好不好?」我發現,大多數的人都會接受這樣的建議。

我相信,每一個人(包括那些有不同信仰的,還有那些自認沒有信仰的人)都值得尊重,這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有對我提到他的信仰,我會欣然聆聽。我不強求改變他人的信仰,因為我發現,這屬於聖靈的工作,不是我的工作。我只是抱著尊重的態度去聆聽,聽的時候,我默默祈禱,但不加以論斷。我有過好幾次「出乎意料」的交談;例如,有兩位病人告訴我,他們去過一個「巫師教堂/靈媒教會」什麼的;我的一位印度同事,給過我一本書,解釋了他的印度教信仰;另外,我也聽過一個回教徒(穆斯林)談到該如何讓上帝(阿拉)高興。

有些時候,他們反過來也要我分享我的信仰。我有一位同事,最近就向我借了一本書,書中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小男孩,他瀕臨死亡的經驗,他「看見」天堂,以及遇見耶穌的經過。這位同事跟我借書,是在她父親過世之後;她還分享了自己(以及她母親)因著相信天使存在,而心有慰藉的領悟。我那位借書給我的印度同事,後來也接受我給他一本湯姆.賴特教授所寫的書,內容是「耶穌是誰」,他念得津津有味!另外,先前提到去過「巫師教堂/靈媒教會」的兩個病人,其中有一位,已經不再去那種「教堂」,她聽了我的建議,有意重拾她小時候的天主教信仰。

今天「馬大與馬利亞」的福音故事,拿來跟我所分享的,我「身兼醫師牧師」的情況相比擬,似乎合適不過了。我準備這篇講道稿的時候,心裡強烈地感受到,有時候我跟馬大還蠻像的,為了世俗的「正事好事」忙忙碌碌,差點兒沒能好好坐下來,向主耶穌禱告,或好好休息,或好好陪伴家人及朋友。

總而言之,我也被提醒,要多向馬利亞學習,希望能多像她一點,時時刻刻定睛於「從主而來的」珍貴特別的機會。這種機會,或許超乎一般大眾的預期,或許違背社會傳統的規範。而馬利亞卻很有勇氣,她把握住機會,沒有因為姐姐的話語、或其他賓客的想法,而膽怯畏縮、裹足不前。馬利亞能夠如此積極回應,主耶穌自然歡喜,也就對她讚許有加了。從這個故事,我們是不是也學到了一些什麼

以下 YoutTbe 影片轉載自:https://youtu.be/Fuu4NyuRiTE



沒有留言: